血管内的粥样硬化斑块常被医学专家比作人体内的“不定时炸弹”、“隐形杀手”。血管内如果有了这样的斑块,人体就会时刻处于危险之中。很多人不禁产生这样的疑问,人体的血管内为什么会出现粥样硬化斑块?这些斑块又是怎样形成的呢?
斑块形成的机理
人体的血液中含有一定量的脂质,如甘油三酯和胆固醇等。这些脂质的含量一旦增高,就会变成血管中的“垃圾”。其中,被称为“坏”胆固醇的低密度蛋白胆固醇含量增高,是导致斑块形成的最主要原因。这类胆固醇被氧化后会损伤血管内皮,使内皮细胞变性、坏死并脱落,从而影响血管内皮的功能。血管内皮损伤后,内皮的下层组织会暴露出来,而血液中含量增高的甘油三酯和“坏”胆固醇等脂质就会通过受损的内皮进入血管壁,沉积于血管内皮下,使血管内皮增厚、变硬。与此同时,在人体发挥止血功能的血小板也会迅速黏附、聚集于受损处。这样,就逐渐形成了粥样硬化斑块。
斑块的三种病理形态
了解了斑块形成的大致机理,那么,这个让人体时刻处于危险之中的斑块具体是个什么样子呢?斑块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,而是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日积月累的过程,逐渐形成的。这个过程也许是几年,甚至几十年。斑块在逐渐形成的过程中有三种不同的病理形态。
首先是脂质条纹。在这个时期,斑块尚未形成,属于病变的早期。病变的发生部位局限于动脉内膜,而沉积于动脉血管内膜细胞内外的脂质,常常呈现为数毫米大小的黄色脂点或长度达数厘米的黄色脂肪条纹。这些黄色脂点和脂肪条纹都比较平坦,或者仅稍稍高出血管内膜,所以不会造成受累动脉的阻塞,往往不会引发临床症状。但是其危害性在于,它有可能发展成为斑块。
随着病变的不断加重,脂质条纹会逐渐发展成为纤维斑块。纤维斑块一般呈淡黄色,外面是一层纤维膜。纤维膜将聚集在深部的大量脂质包裹在其中。纤维斑块往往隆起于血管内膜而且突入动脉管腔内,或者围绕在血管分支的开口处,从而造成动脉管腔狭窄,血流不畅。
当纤维斑块中脂质沉积过多以后,斑块的中央基底部常常会因为营养不良而发生变性、坏死而崩解。这些崩解物与脂质混合在一起,看起来就如同黄色的米粥一样,这就形成了粥样斑块,也被称为粥样瘤。此时从血管内膜面看,可以看到灰黄色斑块既向内膜表面隆起,又向深部压迫血管的中膜。
继发病变对人体危害巨大
当人体内出现了纤维斑块或者粥样斑块以后,就会面临诸多危害巨大的继发性病变。比如斑块内出血,斑块内部的血管特别容易破裂在斑块内形成血肿。血肿会使斑块的体积进一步变大隆起,严重时会将动脉管腔完全堵塞,无法输送血液,导致相应部位的组织器官急性缺血,功能受损。斑块破裂形成血栓,是更为严重的一种继发性病变。斑块一旦破裂,斑块内的脂质等内容物质就会从破裂处流出,进入血液,形成血栓,引起栓塞,甚至导致人体器官比如心、脑的梗死。另外,斑块破裂后,斑块处会形成溃疡,溃疡表面很粗糙,这又极易促使新的血栓形成。斑块的另一种继发病变是钙化。这会导致动脉血管变硬、变脆,易于破裂。严重的粥样硬化斑块还会继发动脉瘤,动脉瘤如果破裂,会引发大出血。
继发病变对人体危害巨大还有一个原因,那就是斑块的形成是一个非常缓慢的过程,患者往往没有十分明确的症状。但是,斑块形成以后引发的诸多继发病变的症状,却往往会突然出现,有时甚至能在几分钟之内夺去人的生命,让人猝不及防。所以说“小”斑块蕴含“大”危险,大家应提早预防。